合成生物學(synthetic biology),最初由Hobom B.于1980年提出來表述基因重組技術,隨著分子系統(tǒng)生物學的發(fā)展,2000年E. Kool在美國化學年會上重新提出來,2003年國際上定義為基于系統(tǒng)生物學的遺傳工程和工程方法的人工生物系統(tǒng)研究,從基因片段、DNA分子、基因調控網絡與信號傳導路徑到細胞的人工設計與合成,類似于現代集成型建筑工程,將工程學原理與方法應用于遺傳工程與細胞工程等生物技術領域,合成生物學、計算生物學與化學生物學一同構成系統(tǒng)生物技術的方法基礎。
合成生物學是指人們將"基因"連接成網絡,讓細胞來完成設計人員設想的各種任務。例如把網絡同簡單的細胞相結合,可提高生物傳感性,幫助檢查人員確定地雷或生物武器的位置。再如向網絡加入人體細胞,可以制成用于器官移植的完整器官。讓·維斯是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工程師,早在他讀研究生時就迷上了生物學,并開始為細胞"編程",現在已成為合成生物學的領軍人物。維斯的導師、計算機工程師和生物學家湯姆·奈特表示,他們希望研制出一組生物組件,可以十分容易地組裝成不同的"產品"。研制不同的基因線路---即特別設計的、相互影響的基因。波士頓大學生物醫(yī)學工程師科林斯已研制出一種"套環(huán)開關",所選擇的細胞功能可隨意開關。加州大學生物學和物理學教授埃羅維茨等人研究出另外一種線路:當某種特殊蛋白質含量發(fā)生變化時,細胞能在發(fā)光狀態(tài)和非發(fā)光狀態(tài)之間轉換,起到有機振蕩器的作用,打開了利用生物分子進行計算的大門。維斯和加州理工學院化學工程師阿諾爾一起,采用"定向進化"的方法,精細調整研制線路,將基因網絡插入細胞內,有選擇性地促進細胞生長。維斯目前正在研究另外一群稱為"規(guī)則系統(tǒng)"的基因,他希望細菌能估計刺激物的距離,并根據距離的改變做出反應。該項研究可用來探測地雷位置:當它們靠近地雷時細菌發(fā)綠光;遠離地雷時則發(fā)紅光。維斯另一項大膽的計劃是為成年干細胞編程,以促進某些干細胞分裂成骨細胞、肌肉細胞或軟骨細胞等,讓細胞去修補受損的心臟或生產出合成膝關節(jié)。盡管該工作尚處初級階段,但卻是生物學調控領域中重要的進展。
"合成生物學"更早可追蹤到波蘭科學家Waclaw Szybalski采用"合成生物學"術語,以及目睹分子生物學進展、限制性內切酶發(fā)現等可能導致合成生物體的預測。"系統(tǒng)生物學"則可追蹤到貝塔朗菲的"有機生物學"及定義"有機"為"整體或系統(tǒng)"概念,以及闡述采用開放系統(tǒng)論、數學模型與計算機方法研究生物學。
隨著計算機、生物信息、基因合成與基因測序等技術的進展,使計算機輔助設計、全基因乃至基因組人工合成成為可能,使生物工程產業(yè)化的技術瓶頸可能突破,使生物產業(yè)能夠進入工程化與設計化的產業(yè)發(fā)展,導致了有如"系統(tǒng)科學與自動通訊技術"之間的理論研究與技術轉化互動,系統(tǒng)科學與生物技術、系統(tǒng)生物學與合成生物學之間的密切互動,也將導致系統(tǒng)生物技術的基礎研究向應用開發(fā)的轉化(轉化科學、轉化生物學)距離迅速縮短。
圖片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
折疊